为科学制定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院于2025年4月25日在8号楼111室召开“十五五”发展规划暨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特邀齐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刘振前、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兴、山东亘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东、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副教授、海洋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建英、淄博中学国际部、督导室主任祝捷等校外专家莅临指导。学院副院长于志涛、张雷,教授委员会成员、各专业系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李静主持。
李静代表学院致辞,她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外语学科深化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要以“国家意识、全球视野、专业融合”为导向,破解传统外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痛点。她强调,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与产业加速升级的背景下,外语专业必须强化 “外语+” 复合能力培养,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变革。
随后,于志涛围绕学科体系与专业建设、师资力量与科研建设等方面,汇报了学院学科建设发展情况,并对学院“十五五”发展提出初步思考。英语(师范类)专业负责人彭静就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与培养成效、本科教育教学特色等内容,对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情况作了专题汇报,同时提出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议上专家们围绕“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结合各自领域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刘振前强调,外语学科应加强“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充分利用好外部资源,增加学生实践锻炼机会。陈国兴建议,根据外语专业不同方向优化培养方案,如在翻译方向中突出人工智能特色,在商务英语方向中突出科技特色等。徐东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经验,提出人才培养应突出专业行业特色。马建英建议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祝捷则聚焦中学——高校衔接,建议课程内容应更具体化,特别是英语师范类方向应加强课标解读内容的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教学理论等内容应更贴近一线实践,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入职准备。
李静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本次会议通过“内部梳理+外部借智”的模式,明确了“十五五”期间“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交叉融合为特色”的发展路径。她特别强调,外语学科发展要坚定专业自信,通过“1+N”发展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此次论证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学院“十五五” 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迈入新阶段。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外语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