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学工动态

我院举办“《新生研讨课》之教授进课堂”外语学习漫谈讲座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9

11月18日晚,外国语学院“《新生研讨课》之教授进课堂”外语学习漫谈讲座在4号教学楼103教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于志涛主讲,商务英语系主任刘茜、英语教育系主任彭静、优秀教师贾玉洁,以及学院2020级全体学生参加。

讲座伊始,于志涛提出外国语学院学生应在争做“五有”人才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三有”,即有意义、有价值和有意思。


第一,外语的意义在于沟通文化,连接世界。他引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的内容“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指出文明互鉴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也是我国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理念。他通过举例说明等形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外语沟通文化、连接世界的意义,指出学生需要努力掌握必备的英语技能,不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可以通过阅读外语图书、听赏外语歌曲、练习口语交际能力等方法使外语在全球化浪潮中真正有用武之地,让外语的学习“有意义”

第二,外语是现代经济的放大器,在当今时代知识就是价值。他举例说明语言的价值,目前国内语言服务已经形成一个产业群,包括服务外包、翻译、文化创意、出版印刷、教育培训、多语情报等,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经济的发展。针对同学们关心的机器翻译有没有可能取代人工翻译的问题,于志涛认为,人工深度学习的出现,才使机器翻译的效果有了质的提升,在专业领域内,机器翻译利用其现有品质很难超过高水平的翻译人员。因此,对于同学们来说,机器翻译并非洪水猛兽,更重要的在于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三,外语的“有意思”在于它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承载着文化和思维,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于志涛通过例举双语名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外语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发现外语学习中的“有意思”。他积极和学生互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最后,于志涛根据“三有”的具体要求提出“该怎样做好外语人,承担起外语人的历史使命”这一问题。他讲到,语言是现代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语言的地位和能力就是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做一名合格的外语人,需要具备双语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等个人能力,实现语言应用从参考级到专业级,再到母语化的跨越。

此次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外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撰稿:王晓萍 张怡 摄影:臧真)

 

 


 


 


联系我们

电话:0533-2782071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山东理工大学8号教学楼

邮箱:languages@163.com

  • 抖音号

  • 微信公众号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