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洪进,现任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从教24年。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厅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10篇。曾多次荣获校级教学质量奖、教学优秀奖,曾获校级“优秀教师”“三育人”标兵荣誉,并被评选为2025年淄博市优秀教师。他的教学成果优异,作为主要成员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山东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师道深耕:从“站上”到“站稳”的职业进阶
“‘站得上’是入门,‘站得住’是合格,‘站得稳’则是不可替代,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谭洪进老师如此阐述他对教师三个“站”的理解。他认为,“站得上”是教学的“敲门砖”,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做到基本功扎实,保证课堂正常运转,让学生听得懂;“站得住”需让教学具有说服力,让学生理解透彻,从而赢得学生与同行的认可;“站得稳”则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独特教学风格,达到不可替代。谈及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谭洪进强调“教学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除了扎实的语言功底,教师还需具备跨文化视野和持续反思能力。“日常教学中,我会通过‘每课一反思’梳理教学得失,自我检索,让教学既‘入脑’更‘入心’。”他始终践行“融会贯通”的理念,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做到“基于教材,高于教材”,不断提高课堂吸引力。

面对AI技术对语言教学的冲击,他直言:“教师的核心价值从未降低。我们是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情感支持和情绪价值的提供者、思维能力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导师与榜样。”这种“不可替代性”源于教师的人文关怀与教育智慧——AI或许能翻译语言,但无法传递育人的温度、塑造学生的品格。对青年教师,他赠言《学记》“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从心底信任你,平等与关爱是最好的教育密码。”
教学创新:以智慧破局,以方法育人
在教学实践中,谭洪进的“创新”始终围绕学生成长展开。面对学生英语水平差异的挑战,他摸索出“分层互动”的策略,坚持因材施教:课前用AI工具精准分析学情,课中通过“分级互动”“合作教学”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确保“尖子生吃得饱,后进生跟得上”。

他最具创新性的教学尝试,当属“职场模拟式教学”。从“假设就业—简历优化(以英语呈现)—模拟面试”的实践,让学生在沉浸式场景中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与反思能力。“语言学习最终要服务于生活与职场,这样的尝试让学生跳出‘应试’框架,真正体会英语的实用价值。”
他认为,语言的本质在于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英语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应试功能,更应内化为国民的综合英语素养。这种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能够推动讲好中国故事。
育人生态:以情暖人,以智领航
谈及师生互动,谭洪进分享了一段“作业背后的信任”故事:曾有学生因英语基础薄弱而畏难,他通过“课后谈心+托付重任”的方式,一次次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当学生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展示’,那种成长的触动,是教师最珍贵的收获。”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他客观分析“挑战与机遇并存”,并指出“复合型能力”是破局关键。“英语专业学生要在夯实语言功底的同时,培养跨文化沟通、职场应变等综合素养,方能在‘外语+’的赛道上脱颖而出。”他也鼓励学生们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好英语语言,同时日积月累,强化专业技能。

从“站稳讲台”的职业坚守,到“创新教学”的实践探索,再到“育心育人”的责任担当,24年来,谭洪进老师始终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热忱深耕教坛。他把每一堂课都当作精心打磨的作品,用“每课一反思”的严谨雕琢教学细节;把每个学生都视作待放的花苞,用“分层互动”的耐心浇灌成长,用“职场模拟”的创新搭建成才阶梯,更用“课后谈心”的温暖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他的教育故事,不仅是个人对“立德树人”初心的坚守,更是无数深耕一线的高校教师的生动缩影——他们在时代变革中直面AI技术的挑战,在教学改革中探索育人新路径,在师生互动中传递教育的温度。
(撰稿人:胡爱静 关韶涵 罗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