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根据《山东理工大学 2025 届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衡量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院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立足新阶段,面对新形势,统筹谋划、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力促进,坚持“以生为本”的学生就业工作理念,以树立正确就业观为前提,以拓宽就业渠道为重点,以优化服务措施为关键,提高就业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形成全员参与的就业格局,确保学院就业水平稳重求进,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成立学院 2025 年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学生就业工作,负责工作的具体落实和开展。
组长:李静
副组长:宋伟 于志涛 张燕 张雷
组员:辅导员、专业系主任、支部书记、班主任
(1)组长、副组长:负责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的统筹部署和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研究决定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联系指导毕业班级。
(2)辅导员:负责就业、考研指导,就业信息搜集和推送,与用人单位、校友联系对接和服务相关工作,学生就业审核和数据统计,与相关教师对接与协调相关工作,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
(3)专业系主任:负责专业教育和动员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推进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
(4)党支部书记: 动员本支部教工党员帮扶指导学生就业,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5)班主任:精准掌握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困难情况,及时给予个性化指导与帮扶引导学生积极就业。
1.全面统筹谋划。学院领导班子牵头,将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每月至少 2 次专题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动全院力量,实施领导班子成员“帮包”机制,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最少联系1个毕业生班级,最少召开 1 次指导班级主题班会; 建立专业系主任、班主任就业困难学生精准帮扶机制,全面落实责任分工,整合就业渠道资源,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专业系主任、班主任至少帮扶 3 位有工作意向的学生签约就业;实施就业简报工作制,每两周调度汇总各专业、各班级帮扶就业完成情况。
2.强化育人合力。专业系主任、 班主任、辅导员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指导服务, 四月底前建立毕业生就业“一人一档”,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谈心谈话等形式,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求论文指导教师将就业指导融入论文指导过程,积极帮扶毕业困难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确保毕业生顺利毕业、就业。
3.构建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选聘 10 位优秀校友、企业家、行业专家担任学院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需求,每两周 1 次通过开设讲座、交流座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提升学生就业本领。
1.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友资源、教师人脉资源等,多渠道收集外语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信息,精准匹配学生需求,积极邀请优质单位进校招聘;实现招聘信息全覆盖,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 QQ 群等平台每两周进行就业信息集中发布,实现就业信息及时推送。
2.加强招聘活动组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促进学院招聘活动热度不减、数量提高;结合学院实际,单独或联合组织具有行业背景特色的专场招聘会2场,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开展招聘活动,力争每月组织1场用人单位专场宣讲会,搭建就业供需平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争取尽早帮助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
3.推动海外留学项目。精准调研学生需求,针对考研失利、有意向深造、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4月中下旬开展“海外留学专题宣讲会”,同时发挥专业系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合力,一对一谈心谈话,精准推荐海外留学项目。
4.做好基层就业项目。不断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广大毕业生积极主动就业,自觉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积极配合组织实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4月中旬前开展专题宣讲会,为学生讲解政策待遇,同步做好宣传、报名工作。
5.加强征兵宣传工作。充分发挥退伍大学生在征兵宣传、国防教育、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作用,5 月初邀请武装部老师、退伍学生为意向参军入伍学生开展专题宣讲,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和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军队“大熔炉”锻炼,提升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比例。
6.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工作。结合学院就业工作实际,继续推进学院“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访企拓岗总数量不少于 30 家,其中班子成员不少于 6 家(新开拓不少于 5 家),专业系主任不少 3 家),结合毕业生的实际需求走访企业、带着企业的意见返校,不断扩大就业市场,挖掘就业岗位;结合校友工作,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优势,通过走访校友企业,进一步深耕就业市场,充分挖掘资源。
1.扎实摸排,确保就业指导精准有效。精准摸排,对毕业生的情况要分阶段了解清楚,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一人一档”,对毕业就业困难学生情况掌握精准;加强分类指导,要根据毕业生升学、出国、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企业就业等就业意向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指导;利用好“Office Hour”每周开展就业咨询,满足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2.规范建档,维护特殊群体就业权益。对就业困难、学业困难、经济困难等七类重点学生群体,掌握基本情况、心理素质测试、职业倾向测试、就业去向意愿、就业期望值变动、“一对一 ”谈话记录、就业进展情况,充分关心关爱,做好压力疏导,持续推进“团团微就业”、“宏志助航”重点群体帮扶行动,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帮助落实工作岗位。
3.暖心服务,促进就业指导走深走实。深入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化领导班子联系班级制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为指导班级召开 1 场就业观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强化思想引领,通过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等平台,每周推送 1 期优秀企业简介、 1 期优秀校友先进事迹、1 期已就业或考研学生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毕业生就业良好氛围。
4.精准指导,强化毕业生就业能力。用好“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等各类就业指导资源,通过校企供需对接、职业规划竞赛、简历撰写指导、面试求职培训等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开展就业指导“一对一咨询”服务,学院领导班子、各系室主任、辅导员每周定期邀请未就业学生谈心谈话,针对性解决学生当前就业困惑,科学规划就业方向。